五原新媒体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刚刚发生的几件事,意味深长,值得关注和深思!

2022-12-06/ 五原新媒体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刚发生了几件事,有热点,也有非热点,但都值得关注和深思,我们来透过现象看本质。第一件事,教授郑强“翻
常州男科医院 https://yyk.fh21.com.cn/hospital_5153/zn.html

刚发生了几件事,有热点,也有非热点,但都值得关注和深思,我们来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
第一件事,教授郑强“翻车”。

在19日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上,教授郑强批评某些年轻人,不是找不到工作,是享受的工作不好找。“你有什么资格说你寒窗四年,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出来就想享受五十多岁人的待遇,还抱怨买不起车是社会对他不公,买不起房是他爹妈穷?”“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,我们没有教我们的国民以平静的心态欣赏自己的劳动和生活。”

言论一出,网友哗然,尤其是年轻网友们,一片不忿。摘录几句——

“劳动并不平静,过度劳动会伤人。”

“我奶奶九十几岁了,啥时候能享受郑老师五十多岁的待遇?”

“我们不是不想劳动,是因为就算过度劳动,几十年之后也享受不了你教授现在的待遇。”

“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果都不奋斗,这些五十多岁的人的待遇就保不住了。可不就急了嘛。”

还有很多,就不一一摘录了。可谓大型翻车现场。要知道,郑教授在网上一向很受年轻人欢迎,说他没架子,说人话,三观正。

郑教授这次说的话,平心而论,其实有道理,但就是翻车了,让年轻一代义愤填膺了,这也让我想起了几个现象。哪几个现象呢?

1)通过群聊和朋友圈,我发现,大家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明显不像从前,对内部话题的关注度显著上升,社会新闻越来越引起共情和共鸣。

2)对于一些正能量的鼓舞人心的事情,特别是一些喜讯,不少人表示“无感”,我看了相关平台的跟帖和留言,很多是因为个人境遇和现实处境而对这些事情“无感”。

3)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,大多是年轻人。

一句话概括就是,以上情绪反映了一个现实——很多人尤其是青年面临一对深刻的矛盾,即,宏观上对国家前途无限信心,微观上对个人前景感到迷茫。

在一些宏观的、民族、国家、对外等话题上,绝大多数爱国网友基本能保持一致对外,比如比较两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组织动员能力的高下,比如西方的极端虚伪和无耻双标,可是一旦话题涉及个体利益和民生的时候,事情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,互撕和翻车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。

之前文章我举过一个例子,一位90后网友说,一旦步入社会,象牙塔内的岁月静好马上就会被冲击得荡然无存,一次996,一次PUA,一次被投资割韭菜,一次丈母娘的拒绝,一次踢皮球,都可能导致他们幻灭。

当代青年远远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。尽管他们可能在宏大叙事上可歌可泣、战斗力爆棚,可是老板的一次训诫或者同龄人的优越生活都能迅速令其破防。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电影《让子弹飞》,以上就是答案。

平心而论,今天的90、00后年轻人非常不容易。我是80后,80后也很不容易,但这两代人的不容易是不一样的。

已经步入中年的80后,曾经被当作年轻人代表的时候,网上有很多段子说80后怎么怎么惨,什么好事都没赶上。但是凭良心讲,我觉得80后总体上还是比90、00后要幸运一些。相比较今天激烈的存量博弈和内卷,我们经历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,总体增量大,只要肯努力奋斗,肯吃苦,多多少少会有收获,也有很多人改变了命运。

而今天,也许是红利将尽,也许是经济周期,全世界都进入了漫长的下行通道。年轻人刚踏入社会,就面临各种内卷,“太卷了”成为很多人无奈的口头禅。劳动力过剩,岗位稀缺,回报增长缓慢,这些都将是未来的常态。

还是那句话,当前一个最关键最要紧的事情,就是人民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,尤其是青年一代,给他们一个愿景、一个梦想。如何让他们觉得有奔头,如何保有青年人该有的希望和朝气。不解决这个问题,就无法挽救持续下跌的生育率。这是关乎未来的大问题。

第二件事,刘强东减薪济困,搞企业版“共同富裕”。点赞之余,应多些更深入的思考。

这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,我简单说一说。22日,刘强东发京东全员信,提出企业内部设立基金和高管减薪,以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。

1、为收购的德邦十几万员工陆续缴纳足额五险一金;

2、投入100亿设立“住房保障基金”,提供无息贷款,让员工买得起房;

3、成立“员工子女救助基金”;

4、钱从哪里来?刘强东个人再捐1亿,副总监级别以上降薪10%-20%;集团以及各个子公司也拿出一定比例的钱。

在这里为刘强东点赞叫好!东哥这人能处!这样有良知、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越多越好。当很多企业把员工外包,五险一金偷工减料时,东哥做的这些就显得弥足珍贵,他是实实在在的为基层员工谋福利,而且尝试建立实实在在的长效机制,比如企业住房保障基金等等。

但是,点赞之余,我也做了一番深入的思考。京东版“共同富裕”只是个例,很难复制和推广。

首先,企业的实力不可复制。

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中小企业就业,中小企业本身就非常脆弱,目前的大环境下,企业能生存就不易,就算有些企业家有东哥那份心和格局,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实力不允许啊。

其次,有良知有格局的企业家很难复制。

有实力有钱的企业也很多,但不是每个企业家都有东哥的格局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刘强东在富豪榜上排名第30位,但却是“中国首善”。

11月16日,2022胡润慈善榜公布,刘强东过去一年共捐赠149亿元,首次成为“中国首善”。根据公告内容,刘强东的这149亿,主要用于教育和环保事业。讽刺的是,差不多同时公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,排名靠前的那些大佬,在慈善榜上都看不到。

我不是在道德绑架,我只是说了一个事实,即富豪榜与慈善榜的高度不一致。说白了,就是不能指望企业家都有东哥那样的格局。同时不排除一种可能,这次京东的做法,在圈内可能会遭非议和嫉恨。

其三,共同富裕不能指望企业家的良心发现。

我赞同“性恶论”,与其相信人的自觉、良知和道德,不如建立长效机制、治本之策,尤其是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持续、有刚性、有约束力的机制,让他们必须这样做,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。道德良知诚然宝贵,但长效机制才是关键。同时,共富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建立长效机制,企业只是其中一环。

第三件事情,一些低俗文化进入幼儿园引发的思考。

近日,有媒体报道,一首叫《黑桃A》的网络歌曲,正在席卷幼儿园。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,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,应该说就是一个夜店酒吧的乐曲,非常低俗。搜索发现,网上竟有不少类似的视频,说是“幼儿舞蹈教学”,却用着“成人向”的音乐。

对于这件事,网友们评论不一。有的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,绝不能让低俗文化污染幼儿园。有的说,他们孩子所在幼儿园都没有这种现象,可能是少数个例,不要扩大化和上纲上线。

对于后一种说法,我这里要重点分析一下。

这种说法类似于——

“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;

中国这么大,哪里没有奇闻怪事,没什么大不了的;

中国14亿人,有少数奇葩很正常,只要不是主流就没事。”

这个说法,我以前也很认同。但仔细一想,其实不对。

很多时候,大家不自觉的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因素:14亿的量级!

这个量级在这,哪怕一些奇葩的比例很小,但是“绝对数量”并不少,甚至可以抵得上一些小国的总人口,毕竟,很多国家,它的人口甚至不如你居住的那座城市多。因此,对任何不良苗头和奇葩现象,都要引起重视,防微杜渐!

以上就是我对近期几件事的肤浅思考,比较零散,也不一定正确,仅供参考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