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原新媒体

用户登录

首页

首页

资讯

查看

令人窒息的“一顿45块的生日饭”事件,揭露了多少家庭背后的悲哀

2023-05-30/ 五原新媒体/ 查看: 214/ 评论: 10

摘要令人窒息的“一顿45块的生日饭”事件,揭露了多少家庭背后的悲哀前几天,“一顿45块的生日饭”的视频被挂上
北京白点癫风医院

令人窒息的“一顿45块的生日饭”事件,揭露了多少家庭背后的悲哀

前几天,“一顿45块的生日饭”的视频被挂上了热搜,看得让人有点窒息。
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:

有网友说,今天是自己的好朋友要过生日,就决定带她出去吃一顿美食的,想让她开开心心的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。

她们过生日,没有像别人过生日那样会叫上好几个朋友一起吃饭、办个生日会或者去高档一点的餐厅吃饭,而是在一家小饭馆里。

在外面吃饭的时候,女孩点的都是好朋友喜欢吃的菜,一盘青椒炒扇贝、一盘豆芽和一盘啤酒鸭。

还有,外加几瓶啤酒,是想给这个特别的日子来点气氛感。

所以,我们可以单方面估算,其实这一顿饭下来的消费不到一百块钱。

随后,女孩为了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,特意录了一个视频然后再发布到朋友圈。

这个视频发布一个小时后,女孩就收到了来自爸爸的窒息短信:

“你这是在哪里吃饭啊,看起来很丰富啊,你这样吃是你自己花钱吗?如果是的话,那你就是在吃你老爸的血!”

原本正开开心心在外面和好朋友过生日的女孩,收到这样的一条信息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女孩本来不想理会爸爸的信息,只想装作视而不见的。可有些事发生了就不可能忘记,即使忘记也只是暂时的记不起。

无奈之下,女孩还是给爸爸回了两条信息:

“都跟你说了,这是朋友在过生日;而且你每次都要这样说,想表达什么意思呢?”

爸爸听了之后,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,继续道德绑架女孩不懂得省钱、败家、白眼狼。

但实际上,女孩陪好朋友过生日吃的那一顿饭,消费还不到50块,一顿下来是45块。

看到这个,我不由自主地感叹,花父母的钱真的会有罪恶感么?

对此,不少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嘲讽道:

“有….非常非常大的罪恶感”“没钱当初就不要养,现在社交需要花钱朋友之间也是,没有特别奢侈的花钱就不是什么大事,你要觉得是大事你就别养,没钱别生对孩子不负责”“穷人别生孩子,我说一万遍不,就是这样,花不到五十块钱,被扣上“吸血”这种词汇”

其实啊,孩子有孩子的不理解,父母有父母的苦,孩子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上看问题,而父母是站在一个家庭的角度上。

虽然说,什么家庭过什么样的日子,富有富的活法,穷有穷的过法,但父母一直给孩子灌输贫穷思想就错了。

父母最开始的想法,可能只是希望孩子可以节俭一点,不需要的东西就没必要买了。

但是这种穷人思维的教育,不但没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质观,反而会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。

俗话说:“寒门很难出贵子,三代才能出贵族”。

教育虽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,但如果父母没有知觉,刻意向孩子哭穷,把这种匮乏感和内疚感传递给孩子,那么,孩子未来与财富的关系也会艰难而沉重。

以上这件事,揭露了多少家庭背后的悲哀。

同时,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“点了一份素菜被妈妈拉黑”事件。

女孩高考结束回家的那几天,刚好是爸妈店里生意爆火的时候,因为学生们都放假了,一个个都跑来店里聚餐。

所以,爸妈白天都在店里忙活,只有晚上才回来。

那么,就只有女孩自己一个人在家做饭吃了。

由于她平时不怎么会下厨,厨艺方面也不太好,做出来的饭菜跟黑暗料理差不多。

所以,她连续吃了好几天后,实在吃不下自己做的饭菜了,就想点一份外卖来吃。

某一天中午,她不想自己炒菜吃,就利用早上买早餐剩余的钱点了一份素菜吃。

结果,却遭到了妈妈的指责。

妈妈询问女孩中午吃了什么饭?女孩就告诉妈妈,她中午没有煮饭吃,而是利用早上买早饭的钱去点了一份茄子煲仔饭。

妈妈听到女孩没有做饭吃,而是点外卖,立马火气冲冲地表示:

“有早上的饭啊,要么煮饺子也行,有钱了是吧?我是真服了你了,我们天天都在省,难道这些不是钱吗?”

收到妈妈的指责,女孩只好一脸无奈的表示:“吃十几块的饭也是叫乱花钱吗?”

紧接着,妈妈继续对孩子哭穷道:

“早餐的钱我是故意多给的,你这个怎么就不叫乱花钱呢?你也不想想,你中午点一份,晚上点一份,一天下来又花了多少钱了。你也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,那为啥还要乱花钱呢?我算是彻底看清你了,早上多给是早上过早,包括7号之前,没想到你仍末改变,害得老子一直在滴血!!”

妈妈说完这些话后,也直接把女孩拉黑了。

看到信息出现红色感叹号,女孩整个人都不好了,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。

实际上,女孩的家庭情况也不差,家里在市区有三套房和一辆四十多万的车,乡下也有一块地,父母又是开餐饮店的。

整体上来看,家庭还算富裕。

所以,女孩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父母总喜欢哭穷?

我们这一辈的父母,大多是饥一顿饱一顿长大的。苦尽甘来半辈子,难免觉得“对孩子哭穷,孩子才能早点懂事。”

可是,这样的哭穷教育,反而摧残了孩子的内心。

记得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曾过这样的一句话:

“父母告诉孩子我们缺钱,比不上别人,实质上是在向孩子灌输贫穷感,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愧疚的心理。”

深以为然。哭穷式的父母,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。

其实,如果父母一直在哭穷,反而会引起孩子花钱会有负罪感。

有博主发文询问:

“每次要生活费都觉得羞耻...只有我这样吗?”

一名女大学生给博主留言,说自己每次和爸妈要生活费都会感觉到非常的羞耻和尴尬。

重点是,每次找父母要生活费,父母还总喜欢拖着不给。

比如,她开学了,给父亲发了两条信息,一条是她今天开学了,另外一条是大概什么时候会给她发学费呢?

父亲收到信息后,没有立马给她发生活费,而是选择视而不见。

一直到星期五,女孩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零花钱,连吃几块钱的早餐都要吃不起了,才再次提醒父亲,自己真的没有钱吃饭了。

收到女儿的第二次信息,父亲才肯给她转了1500元的生活费,且顺便说道:

“家里很穷,钱不好赚,省着点用。”

每次找父母要生活,父母都要哭穷一番,时间一长,女孩便开始出现负罪感的心理。

因为,她会觉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她造成的,如果没有她,父母是不是会生活的更好呢?

粉丝的这个经历,让博主特别的感同身受。

因为她父母也总喜欢对她哭穷,从小哭到大。每次找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,不仅会觉得羞耻和尴尬,花钱还会有负罪感。

每一次,在发信息之前,都要在心里琢磨一遍又一遍,信息删了又打,打了又删,才有勇气对父母说出那一句:

“爸爸、妈妈我没有生活费了...”

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,博主直接养成了抠门的习惯,不管是做什么事,不管是买什么东西,一切都要考虑以省钱为主。

我一直觉得,比遇人不淑更可怕的,就是原生家庭的糟糕,前者还可以各自安好,后者却是一辈子的麻烦。

原生家庭的糟糕在于,不管你离家有多远,多么迫切地想逃出童年的阴影,但是你走过的路,你接触的人,甚至是你所有的为人处世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。

“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”

总有人感慨,“被穷养大的孩子,过不好这一生”。

但事实的真相是:无论穷养或富养,都应该有一定的底线。

如果过度的穷养孩子,限制孩子的消费,降低孩子的物质满足程度,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对于物质过分的看重;

如果过度富养孩子,容易让孩子认为金钱可以搞定一切,导致只看到自己在金钱方面的优势,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,骄傲自大。

所以,我们穷养孩子,并非是为了向他抱怨贫穷,也不该抱怨贫穷。

但应该让他知道贫穷,这是为了让他明白生活的艰辛,明白你为了让他生活得更好的努力。

不管是富养也好,还是穷养也好,希望每个家长都学会适可而止。

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!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
上一篇:暂无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